【环球网财经报道记者冯超南】2025年1月至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造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较高,竞争力较强。新能源汽车海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带动了后市场相关领域的崛起。在这股发展浪潮中,不少国内保险公司热情抓住这一趋势,积极跟进走出去,努力挖掘新能源车险海外市场新的增长点。然而,在蕴藏着巨大商机的蓝海中,保险公司面临的道路并不平坦。相反,对保险公司的技术能力、数据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更高水平的要求。能力、生态能力、合规能力等。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呈现强劲增长,为保险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许多保险公司正计划抓住全球市场的机遇。以人保财险为例。按照“立足香港、开拓亚洲、规范全球”三步走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于2025年初实现新能源车险业务在香港的首次落地。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在香港保障了超过1000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6月,人保财险在泰国推出首个新型车险业务。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人保财险管理层表示,从公司前期调研来看,汽车电子化趋势电动化是全球性的,公司对未来海外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业务收入保持乐观预期。此外,面对海外新业务复杂的风险环境,平安产险正在构建“风险共担、本地服务、数据驱动”的三合一保障网络。目前,公司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重点市场当地领先的保险公司、维修服务商、救援机构形成“本土化塞尔维亚闭环”,实现快速理赔响应的跨境服务。此外,近日,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宣布推出首单海外能源车险。 10月22日,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签署海外新能源汽车保险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为中国海外保险业开拓新的国际保险合作模式EA新能源汽车通过“直保-sama+产业融合”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技术合作、风险共担。 “总体来看,新能源车险海外拓展已进入加速期,但以试点/本土化为主,地域分布主要以东南亚和香港/亚太市场为首选试验地,随后拓展至拉美、中东和部分非洲市场。”车车科技CEO张雷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张雷介绍,国内保险公司布局新能源车险市场主要采取以下模式:一是共保机制或再保险。本土保险公司以小额承保为主,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或股份承保获得大额风险/利润;或中国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险支持本地承保。节省。二是与中国车企海外业务合作,将保险作为车载服务(将保险门户嵌入公司售后/APP/经销商终端);或者与当地企业家合作提供独家产品。车车科技将国内成熟的能源保险服务新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该模式旨在成为连接当地保险公司、卖家、汽车公司和消费者的数字中心。三是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或经纪商(如MSIG等)合作,形成“本土化承保+国际共保/再保险”模式,让海外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从本土到海外,尽管拥有先发优势,但先发业务仍面临多维度障碍。首笔业务成功落地,见证巨幕起步STIC保险公司在海外市场推广新能源车险。但有一点不容忽视:从今年上半年保险上市公司财报来看,部分公司在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才初显盈利迹象,海外布局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经营压力。对此,在张磊看来,国内保险公司可能会优先采用轻资本模式进入市场。与其专门设立地产分支机构,不如以再保险、共同保险、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导。而且,“走出去”还需要依靠车企与保险科技平台的合作。跟随中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国门,利用车企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低价获客;同时同时,利用保险科技平台提供的智能定价、定损、理赔服务系统,降低本地化建设成本。当然,相比外资保险机构,中资、散保公司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先发优势——数据和经验。律商联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告诉记者,从数据和效益模型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电池、电控、电机等“三电”系统的本地化风险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开发出的精准定价和风控模型是罕见的,在海外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凭借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国内保险公司已经率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理赔、定损、维修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挑战,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国内保险公司也面临‘数据孤岛’和海外新能源保险市场本土化模式的挑战。”戴海燕指出,最大的挑战是缺乏初步数据。内部编制的数据和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海外市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路况、驾驶习惯、车辆模型构成,需要从头开始收集、清理、建模。这是一个耗时、劳动密集且成本高昂的过程。此外,张雷指出,新能源汽车保险面临的困难还包括监管障碍。各个国家的监管政策、法律体系、许可要求完全不同,使得困难且耗时;文化障碍、当地消费者保险习惯、品牌知名度、价格敏感度等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解和适应;没有维修网络,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需要技术和配件。建立或合作认可中国品牌车型、符合技术标准、价格合理的海外维修网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如何实现长远发展?这些成为要点。业内人士表示,车险供给不足是国外一些国家存在的问题。国外车辆的新增存储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索赔成本较高。本土保险公司缺乏定价经验,导致保费过高,甚至不愿承保。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销售。在此背景下,中国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保险在国外的推广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踏上这一征程后,中国保险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实现新能源车险在海外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此,众安保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众安保险以“产业生态+科技赋能”的两轮驱动,聚焦新能源车险市场,充分发挥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数据和智能风控优势,取得多元业绩。众安保险希望通过在海外独特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布局优势,逐步解决传统保险难以承保的风险问题,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险力量。面对上述困难戴海燕认为,一是聚焦核心市场:保险公司可以优先聚焦中国车企目前投资建厂的核心市场,制定战略定位阵地,如东南亚、欧洲等,以此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示范效应,然后逐步向其他市场拓展。二是深化生态合作:保险公司可与车企在行车数据、维修网络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合作模式探索能力,实现维修网络数据共享和共建,提高定价准确性和理赔效率,共同完善海外服务生态圈。三是加强技术输出和本土化改造: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在国内积累的主要技术优势作为主要竞争优势。走出国门,优化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能力,如成熟的数字定价模型、车辆管理系统等,同时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本土技术和产品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