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霞 两院16位院士齐聚,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重大校学研究平台启动……10月30日,2025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召开。开幕式上,揭晓了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年度竞争力排行榜。成都高新区排名第四,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区域引领力。目前,成都高新区正从政策、平台、金融等多维度发力,持续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激活产业创新动能,形成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和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d 竞争力。高能平台建设是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成都高新区设立的“全球新药发现中心”在研讨会上正式揭牌。中心致力于原创科技成果和领军人才的培养,促进产学研医资源合作,打造中心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产业实施”的全平台。
“过去,现代药物研发和开发常常面临‘数据难获取、资源分散’的问题。很多研发资源较低的药企和科研机构单独攻关,直接在‘创新岛’上解决问题。”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打造创新平台的努力还不止于此。近年来,该区针对需求定制高能创新平台,合作建设专业化试点平台,进一步激发资源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能力。国家精准医疗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金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等一系列高能创新平台建成。同时,一批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总部型、平台型、首创项目不断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实施,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该区引进了生物制药龙头企业武田制药中国首个数字医疗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创新中心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资源集团为区域医疗创新体系注入新的临床和科研动力。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拥有160多个全生命周期生物医药功能平台,引进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培育产业新生态 除了产业和项目布局外,成都高新区在政策和金融创新方面也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今年3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疗健康产业圈及强链发展政策(修订)》正式发布。政策支持参与战略腹地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支撑对外开放,支撑未来轨道发展。由产业生态建设发展支撑、成都高新区医疗健康产业强链建设综合支撑五个部分组成。其中,鼓励关键技术突破,开展新靶点、新部位、新机制、新原理等前沿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基础技术研究,致力于支撑新靶点、新部位、新机制、新原理满足临床基本需求。 5月,成都高新区医疗健康产业“乌塔斯计划”发布。作为全国首个生物医药行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乌塔斯计划”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九大类专业服务体系,覆盖47家企业。服务方向和102项细分服务,打通从“创新研发-审批注册-产品变更-产品出口”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不仅如此,在金融创新方面,成都高新区形成了“融资-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并购”六位一体的资本支持体系,共设立25只专注健康大健康的基金,总规模达352亿元。园区还推出“生物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成都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提供近10亿元的贷款授信,有效缓解了创新企业的资金瓶颈。 “我们之所以来到成都高新区,是因为这里的政策支持和金融创新对企业和企业的发展进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企业打造独特的资本生态。这是其他园区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四川芝山微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彪告诉记者。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培育新生产力,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加稳定的“成都高新力量”。